谋利益,爱心映夕阳;促发展,事业尽朝晖
区老龄办 张 芳
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老龄化”一词经常被提到。它的含义就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总人口10%的比例。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房山区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0.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1%。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今天的老年人,在昨天已为家庭、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美好青春和全部的心血,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让老年人生活幸福更是政府的公共态度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的目标,抓保障促和谐、抓服务办实事,使老年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初步形成了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人人同享盛世福祉的和谐社会环境。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大家知道,几年以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城乡二元化制度下使广大农民基本被排斥在所有保障体系之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一老一小”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制度在我区得到了全面落实,随着今年6.5万名无保障老年人每月领到200元的养老补助金,我区已经实现了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说到这里,我想再提一句,北京市无保障老人补助金政策的调研就是在我区和延庆县进行的。两年前,老龄办全体同志与人民大学的十几名研究生一起冒着酷暑,走进2000个农民家庭,完成了2000份调查问卷,将汇总情况连同农民的企盼一同交给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看到由于我们的参与和劳动换来了农民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老年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老年人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对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成为了他们的又一大期盼。为此,区老龄办将推动老年文体活动的开展作为工作重点,全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利用自有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提供条件,自2006年以来,老龄办从市里争取1400万元专项资金,为我区140个村建起了每村200平米规模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区政府投资几百万元建成了目前全市郊区最好的草坪门球场。这些硬件设施的建成,让老人们开展活动有了场所,展示才能有了舞台。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基层老年活动中心走一走,看一看,您会看到西白岱村书画协会的长者们在挥毫泼墨,石窝村的戏曲爱好者在梨园竟秀,教委老教协的文艺骨干在激情高歌……。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了老人们名副其实的精神乐园。目前,全区110支门球队、5个大型老年合唱团、280支秧歌队、10家老年书画协会经常活跃于农村和城镇社区开展活动,不仅极大丰富了老年人自身的精神世界,还有效促进了文明和谐风气的形成。
2010年以后,全区的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老龄化问题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党的十七大将“老有所养”列入了五大民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看望老人时也提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党的号召、总书记的教诲,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面对新的目标,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老龄事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当务之急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特别是对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要加大宣传和推进力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社保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保险,让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还要努力发展老年产业,提高为老服务水平。老年群体相对于社会主流群体,他们的需求既多元化,又具有特殊性。由于家庭规模的缩小,社会流动的加快,仅靠弘扬传统孝道,已越来越难以承受养老之重了。因此,必须加快老年产业化发展,把为老服务内容融入到市场经济运行当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老服务产业,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开展社区为老服务项目,为年轻人减少后顾之忧;开发老年专用商品,满足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元化需求。几年后,初步建成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籍、文体活动、商品供给为支撑的为老服务体系。
同志们: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们任重道远,作为老龄工作者,我们由衷感到:我们虽然面对的是夕阳群体,我们从事的却是朝阳事业。我们愿用自己的爱心、自己奉献让父亲母亲们生活得更幸福!愿房山区11万老年人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